大象新闻记者 卢超峰 张亦驰 申伟辉
2025年4月,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阅读点亮希望 ‘益’起筑梦未来”为主题,联动全省18地市105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了一场贯穿城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阅读盛宴。从红旗渠畔的红色经典诵读,到北大荒校园的升旗仪式宣誓,从亲子携手的温情夜读,到师生共读的智慧碰撞,书香如春风般拂过中原大地,为51.7万名乡村学子点亮成长之路。
林州实践:红旗渠精神在书页间流淌
北大荒学校:故事汇滋养成长,升旗仪式铸就誓言
4月21日清晨,在“新世纪希望故事汇”项目实施学校林州市原康镇北大荒学校的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庄严的升旗仪式与读书日主题深度融合,这里形成世界读书日活动的独特风景。

四·二班学生集体朗诵《书香致远 墨卷至恒》,文言韵律铿锵,经典之声荡涤校园;师生同读美文《与书同行 共赴成长之约》,操场上响起持久掌声;五一班宋星怡同学分享《草船借箭》片段:“诸葛亮借的是箭,我们要借的是书中智慧!”

在今年的读书日活动中,学校还组织了“名著知识竞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在竞赛中巩固了对名著的理解。同时,开展了“我心中的名著角色”绘画比赛,一幅幅充满创意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对名著的独特感悟。

教师郭玉芳介绍: “我们学校把读书活动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像课前一分钟演讲、国旗下讲话以及少先队活动,都开展得非常精彩。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听、读、说、写的能力都逐步提高了,这真得感谢新世纪希望故事汇!去年暑假,我带学生参加了新世纪希望故事汇组织的研学活动,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从书本中走出来,到大千世界里领略不一样的美。”

她深有感触地说,“新世纪希望故事汇”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了,孩子们听了上百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也抚慰了他们那颗孤独的心。
喜来健希望小学:科技赋能红色阅读,手写时代记忆
在林州市申家泊喜来健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用红色卡纸制作书签,背面工整誊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语录;六年级的手抄报展区,《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图谱与历史影像交相辉映。


喜来健希望小学教师侯贇介绍:“我们分层设计活动——低年级诵读童谣,中年级制作书签,高年级讲述红色故事,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阅读支点。”

在读书日当天,学校还举办了“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此外,学校还组织了“红色文化体验游”,学校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永和希望小学:书香浸润校园,阅读点亮未来
在林州市陵阳镇永和希望小学和雅厅,一场“阅读点亮未来”读书演艺活动精彩纷呈。同学们通过英语情景剧、诗词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读书中收获的快乐与成长。正像该校老师侯林林所说:“我们学校一直重视阅读推广,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当孩子们用英语演《皇帝的新装》,用古诗唱《将进酒》,这是阅读带来的无限可能!”

班级里也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主题活动。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班级图书角共读绘本,开启阅读启蒙之旅;三、四年级的学生发挥创意,绘制《草船借箭》情景手抄报;五六年级则在主题班会上分享《红岩》读后感,深入交流阅读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赵佳音女士捐建的佳音希望图书室为学校的阅读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该图书室新增图书1.2万册,涵盖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课间时分,总能看到学生驻足翻阅《火星探险指南》《AI简史》等书籍。


侯林林老师指着图书室介绍,这里的每一本都是希望办工作人员和赵佳音女士精心挑选的,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老师们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在平时周一到周五组织孩子们借阅图书。她感慨道:“这些活动已经在学校持续开展了很多年,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的体悟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相信未来孩子们必定会在读书中收获更多,点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新世纪希望故事汇”:用声音点亮乡村教育的灯塔
作为共青团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新世纪希望故事汇”公益项目自2021年3月启动以来,以创新模式扎根河南乡村。通过互联网播放设备、睡前故事平台,将红色经典、文学名著、成语故事等优质内容送入农村寄宿制校园。截至2025年,项目已覆盖洛阳、南阳、信阳等18地市92个县市区的1050所学校,惠及51.7万名学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乡村儿童阅读陪伴计划之一。

2024年10月,项目再度升级:向88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捐赠图书3.5万册,打造“新世纪希望图书角”,并启动“听故事·读原著”行动。林州市原康镇北大荒学校六·二班学生任津贤对此深有体会:“新世纪希望故事汇为我们捐赠了小喇叭和许多图书,让我既能听故事,也能阅读原著,我边听边读,写读后感时灵感更多了!”

如今,通过“听、说、读、写”模式,“新世纪希望故事汇”在全省农村学校构建了全新阅读生态:
听:每晚8点,学生宿舍同步播放30分钟精选故事,累计播放时长超500万小时;
说:利用国旗下的演讲、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用普通话说一说自己听到的故事和阅读的书籍内容。
读:通过“新世纪希望图书角”实现人均年阅读量从3本提升至15本;
写:连续四年举办征文比赛,累计收到作品32万篇,北大荒学校牛园媛等1200名学生获表彰;
据统计,新增图书覆盖13.7万名学生,使“听读联动”模式更加立体,全省共读,经典与创新交织出新时代的育人图景。
以书为炬,照亮乡村振兴未来
阅读的终极意义,是让乡村孩子获得精神站立的力量。当北大荒学校的表彰大会上,留守儿童王梓轩因《武松打虎》读后感获奖而挺直腰板;当申家泊喜来健希望小学的VR课堂让山里娃与城市学生同读一本《太空漫游》,阅读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成为城乡融合、代际对话的纽带。

今日的中原大地,红旗渠水潺潺流淌,琅琅书声穿山越岭。在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里,在数字技术的星河闪烁中,河南正以阅读为笔,书写着乡村教育振兴的壮美诗篇。 正如林州永和希望小学图书室墙上的那幅醒目的标语:“每一本书都是一粒种子,终将在时光中长成参天大树。”
审核:卢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