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因个人原因卸任旗下全部基金产品。至此,这位拥有逾20年量化投资经验的行业元老正式退出公募管理一线。Wind数据显示,提云涛在卸任前共管理8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总规模不足25亿元。此次“清仓式离任”引发市场对中信保诚基金权益投资能力及产品线结构调整的关注。
“清仓式”卸任后,提云涛下一步有何职业规划?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中信保诚基金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不过有接近中信保诚基金的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提云涛目前已从中信保诚基金离职。
量化老将“清仓式”卸任,多只基金管理权移交新人
4月12日,中信保诚基金连发四则公告,宣布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正式卸任旗下四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包括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中信保诚至选混合、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持有期混合、中信保诚新旺混合(LOF)。这是继3月4日卸任中信保诚红利精选混合、中信保诚至瑞混合后,提云涛在两个月内完成的“清仓式”离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变动并非突发。自2025年2月起,中信保诚基金已启动“共管过渡+解聘通知”的渐进式交接:2月20日为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增聘姜鹏;2月24日为中信保诚新旺混合(LOF)增聘姜鹏,中信保诚至选混合增聘姜鹏与柳红亮;2月25日为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混合增聘王颖与柳红亮。
提云涛:从申万指数设计者到“量化+主动”策略开创者
从履历来看,拥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提云涛,是量化投资领域的资深专家。他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量化投资发展的缩影,自1998年踏入证券行业以来,他亲历了国内量化投资从萌芽到兴盛的完整周期。
公开资料显示,提云涛于1998年加入大鹏证券开启研究生涯,历任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申银万国证券金融工程部总监、平安资管量化投研部总经理、中信证券金融工程总监等职,2015年6月加入中信保诚基金担任量化投资总监。
在逾20年从业经历中,提云涛主导设计了申万指数体系,为国内量化模型构建奠定基础;在中信保诚基金期间,提云涛主导构建了“基本面量化+主动选股”的混合策略体系,强调基本面因子与统计规律的结合,其代表作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基金连续7年跑赢沪深300指数,年化回报6.36%,即便在2021年质量因子失效、2024年小盘股剧烈波动期间仍保持相对稳健。
其他核心产品同样表现亮眼,数据显示,在提云涛管理期间,中信保诚新旺混合(LOF)A任职总回报为53.13%,年化收益5.21%;中信保诚红利精选混合A任职总回报为55.89%,年化回报8.92%,在同类825只基金中位列第171位。然而,这些产品普遍面临规模瓶颈——量化阿尔法股票A最新规模9.92亿元,新旺混合(LOF)A规模仅0.01亿元,至选混合E份额更濒临清盘。

可以看到,其业绩与规模呈现明显背离。Wind数据显示,提云涛管理的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18.46亿元收益,但截至卸任前,其管理总规模不足25亿元,仅占公司整体规模的1.6%。这一现象折射出中信保诚基金权益类产品的结构性短板——公司管理规模超1500亿元,但固收类产品占比达83%,权益类产品规模仅166.66亿元,且半数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接任基金经理资历尚浅,能否实现平稳交接备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信保诚基金自2025年2月起启动“共管过渡”方案,为提云涛管理的产品增聘姜鹏、王颖、柳红亮等新生代基金经理,然而,这些接任者的资历尚浅,独立管理权益基金的经验有限,引发市场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公开资料显示,姜鹏于2017年加入中信保诚基金,历任金融工程师、投资经理,独立管理权益基金经验不足1.5年,任职年化回报率为-13.55%。王颖于2016年加入中信保诚基金,任职年化回报率为7.37%,2022年曾与提云涛共管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A,但任职期间该基金回报为-7.84%。柳红亮则2024年4月加入公司,基金经理年限不足一年,任职年化回报率为2.19%。
中信保诚基金2024年年报显示,其权益类基金规模行业排名第46位,落后于同期成立的银行系公募。对于中信保诚基金来说,提云涛的卸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次人事变动或迫使中信保诚基金加速权益业务改革。提云涛的“清仓式”离任,既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转型的缩影。在资管新规深化、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投研能力建设,如何实现人才梯队的平稳交接,将是所有基金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