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全球格局震荡加剧。
根据中金公司宏观团队测算,美国的有效关税率将超过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后的水平。
如此超预期的全球关税加征之下,市场热议四起。当前与20世纪30年代相似吗,会否重演彼时的经济大萧条;如若关税持续上升,国内政策当如何应对;面对波动的股市,平准基金如何发挥作用,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政策会陆续出台?
针对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进行了专访。在田轩看来,只要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就有能力稳定经济增长。
田轩认为,4月7日—8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共同发力增持A股,央行表态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这意味着中国版平准基金在机制上已经正式成形,并且“子弹”较为充足。要想稳住此轮股市,平准基金总体规模需在1.5万亿元以上。

田轩。资料图
当前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存在三大差异
《21世纪》: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有市场人士将当前的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20世纪30年代比较。彼时,国家之间相互报复互加关税,被认为是导致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以后经济长时间陷入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有何异同?
田轩:上述关于当前的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20世纪30年代的比较主要是基于国家间相互报复性加征关税的表象,导致国际贸易紧张,并加剧全球经济进入长期衰退的历史结果。确实,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当前局势与20世纪30年代有一定相似之处。
不过,从深层次分析,二者存在诸多差异。
差异一,当前全球经济并未进入大萧条,经济韧性的基础较强。
差异二,当前全球化程度更高,国际合作更强,虽然国际间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将加剧逆全球化,但全面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难度更大。
差异三,相较于20世纪30年代,当前各国央行和政府拥有更为成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工具,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经济波动。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政策工具箱丰富,并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只要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就有能力稳定经济增长,降低风险资产波动的风险。
平准基金总体规模需在1.5万亿元以上
《21世纪》:继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大手笔增持A股后,4月8日一早,中央汇金明确自己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态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同步优化保险资金入市政策,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版平准基金”已经到来?要想稳住股市,此轮预计需要多大体量的“中国版平准基金”入场?
田轩:4月7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大手笔增持A股的行为,确实具有平准基金的特征。实际上,自2008年中央汇金首次入市至今,历史上近十次大规模增持均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已多次承担类平准基金的角色。此次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齐发力,标志着“中国版平准基金”已经成形。
当前市场环境下,美“对等关税”政策对我国贸易冲击较大,且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加大,在中国进行关税反制后,美下一步的行动除进一步加征关税外,还可能采取金融手段,A股将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此时,平准基金入市的紧迫性非常强,在传递积极信号、缓解恐慌情绪、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资本市场流动性压力、增加交易量和活跃度,并且通过增持ETF等金融工具,优化投资组合,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当前A股配置价值较高,总体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这也为平准基金的入市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且第一次自称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表示目前资金来源充足,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同时,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机构也进行了类似的增持行为,表明类平准基金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将带动其他机构投资者跟随,形成稳定市场的强大合力。
要想稳住股市,此轮平准基金预计需要达到市场资金的一定比例,如2%~3%,按照目前A股市值约80万亿元的总量,平准基金总体规模需在1.5万亿元以上。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机构的自有资金、市场融资以及人民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等。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1世纪》:“对等关税”使得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提振消费变得格外关键。近期我国已经出台了一揽子刺激消费措施,消费改善情况如何?接下来,要想有效应对需求不足问题,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配套出台哪些政策?
田轩:近期,一揽子刺激消费措施刺激下,我国消费市场已出现明显改善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也进一步改善。服务消费、线上消费增长尤为显著。
接下来,要想有效应对需求不足问题,需要根据一系列内外部经济金融因素,灵活选择降准降息的具体时机,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足,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信贷供给。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寻求更有效的结构性工具,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MLF等,精准滴灌,支持特定领域和薄弱环节。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重点领域由基建投资(“硬基建”),向对经济增长乘数效应更大的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软基建”)投资转变。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真正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适当提高养老金,特别是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困难群众财政补贴,加大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等,降低居民后顾之忧。
在市场准入、财税优惠、技术创新应用,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对一些新兴领域松绑,鼓励和支持新型消费业态的发展。
优化消费环境,包括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费便利度和舒适度,构建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
为受影响企业提供更多税收减免和优惠
《21世纪》:除了上述刺激消费、平准基金相关政策以外,应对此轮“对等关税”,我国接下来可能还会出台哪些措施?
田轩:应对此轮“对等关税”,我国接下来在货币端和财政端需要协同发力。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自的优势和互补性,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不再依赖单一工具,而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寻求更有效的结构性工具,如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为受关税影响的行业和企业提供定向资金支持。
通过中间价调控、发行离岸央票、调节外汇储备等方式,确保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财政端进一步扩大关税反制范围,对美国更多商品实施精准打击;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为受关税影响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加大对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投入,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效果的反馈,适时调整政策目标,并准确把握政策的时滞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组合,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