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日经济”暖市场 业态融合促“长青”

2025-04-01 11:35:00

春光渐好,消费市场近日迎来“春日限定”热潮。火热的“春日经济”为消费增长注入新活力。各地因地制宜挖掘独特文旅亮点,让消费市场不仅“花开一时”,更能“活力长青”。

3月3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台基山公园樱花绽放,幼儿园的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春天美景,感受春日气息。新华社发(吴拯摄)
3月25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卢村拍摄油菜花田和徽派古民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汪澄 摄)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

连日来,全国各地上演数十场马拉松及多项国际体育赛事。

3月23日,国内著名的两场“樱花马”——无锡马拉松和武汉马拉松同日开跑,这两大赛事本年度均有超过40万人报名。为了增加马拉松的消费拉动效果,无锡办起了马拉松博览会,武汉则推出樱花文旅大礼包。

图为选手们在无锡马拉松比赛中。

数据统计,2025无锡马拉松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方面共产生经济效益5.05亿元,较上届提升78.2%。有7.1万人次游客因武汉马拉松到访江城,外地跑者(非武汉市)因参赛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1.17亿元,同比增长40.6%。

3月23日,参赛选手经过黄鹤楼。当日,2025武汉马拉松鸣枪开跑。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同一天,在黄浦江畔,迈凯轮车手皮亚斯特里在2025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中夺得桂冠。F1中国大奖赛期间,上海国际赛车场周边3公里酒店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13%。

3月23日,观众在F1中国大奖赛现场观赛。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久事体育副总经理王舒炜说,2024年F1中国大奖赛拉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接近16个亿。“今年除了在赛事本身和双主场的嘉年华之外,我们在上海市中心的很多的商圈,也打造了我们赛事特许产品的快闪店,希望能够通过赛事拉动更多的一个消费。”他说。

3月16日,人们在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展示的赛车前拍照。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当跑者欢快地奔跑在樱花赛道,当赛车的轰鸣回响在黄浦江畔,勃发的体育赛事不仅掀起全民健身浪潮,也叩响了赛事经济的“春之声”。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艾郁表示,要通过创造更好的环境来推动赛事经济的发展。

1月2日,参观者在第六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运动装备展区挑选运动鞋。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趟专列“拉动”一群人

3月28日9时24分,四川成都安靖站。Y471次“熊猫专列·什邡号”徐徐启程,向云南建水加速驶去,460余名游客开启为期8天的云南深度游。其中,60岁以上的游客占比达到68%。

3月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铁路安靖站,旅客们在上车前合影。新华社发(孟宽 摄)

国铁成都局成铁商旅公司工作人员周子豪告诉记者,国铁成都局开行的“熊猫专列”已经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每个包厢和淋浴室都增设了护栏、扶手、SOS紧急呼叫器等。列车上配备了“熊猫管家”,全程陪同银发旅客出行服务。

3月28日,在Y471次“熊猫专列·什邡号”列车上,“熊猫管家”张富铭(左二)在车厢内询问旅客们的服务需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铁路部门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大江南北,一列列满载银发群体的旅游专列纷纷启程,掀起银发旅游热潮,激发“春日经济”活力。

3月15日,银发族游客在“京铁乐游”号银发旅游列车观看列车上的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今年1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4月1日起,国铁集团在现行“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基础上,对年满60周岁常旅客会员实施火车票票面金额15倍积分政策。积分可兑换火车票,助力更多老年人去追寻“诗和远方”,进一步激发养老消费市场潜能。

2月22日,在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许坦东街站,工作人员帮助一名老年乘客购票。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银发经济前景广阔。老年人群体规模不断上升释放大量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随着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升级,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深挖和培育银发经济消费潜力,从做好服务上做文章,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他说。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

3月15日,在北京丰台站,游客和2025年京津冀首趟银发旅游列车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张晨霖 摄

一季花开撬动百业兴旺

又到一年樱花季,安徽省全椒县马厂镇的千亩樱花园进入盛花期,慕名前来的游人徜徉花海,拍照留念,感受春的气息。安徽全椒县龙山樱花园负责人司家朋说,他们每天接待游客大概在七千到八千人,主要来自上海、合肥、南京、芜湖等区域。“我们接下来要提高一下这个景观配置,结合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他说。

3月21日,游客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马厂镇龙山樱花园踏青游玩。新华社发(计成军摄)

相隔不远的郎溪县新和村的千亩樱花林同样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刻。今年新和村樱花节打造“樱花+”消费场景,通过樱花市集、樱花骑行、村咖、艺术乡村等多元业态的文旅融合项目,为村庄创造“花期经济”增长点,演绎“一朵花撬动百业兴”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新和村党总支书记刘明说,近年来,新和村以樱花为媒,大力发展“赏花经济”,游客量逐年攀升。为了延伸产业链,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樱花文创产品,还推出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催生了特色市集、文化驿站、村咖等业态,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更促进了农文旅深入融合发展。

3月26日,骑行爱好者在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的樱花林骑行。新华社发(李晓红 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多条春季精品线路促进美丽乡村休闲旅游;2025年全国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发布32条春季乡村旅游线路,启动“百村百味”乡村旅游餐饮提升行动……“春日经济”正让乡村旅游从“流量”转向“留量”,通过高品质住宿设施、优质服务和夜间经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常州溧阳市桂林村第十六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现场。

体育赛事聚人气、银发专列挖潜力、春日场景促振兴……随着政策支持加码、业态融合深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各地消费市场从“一季红”到“四季火”,从春日“限定”迈向四季“长青”。

统筹:吴炜玲

编导:何莉

记者:狄春、曹力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