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华先生的《我心随月光——孟郊传》在其个人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多年来,杨振华一直在默默耕耘,已著有《永远的游子吟》《永远的江南赋》等著作。他挖掘那些被埋藏或是被湮灭的历史残骸,对江南以及德清近代或是古代的历史文化人物进行踏实深入的“勘探”,查阅了大量史料,用独特的文字使他们在书本上得到复活。他潜下水、沉下心,穿越重重历史迷雾,为今人留下了历史上多位文化名人的痕迹。
杨振华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更高的目标:书写《孟郊传》这部大书。由于唐代距今年代久远,如何从繁复散佚的史籍中找到有关孟郊的生活经历、历史细节,可谓太艰难了。他用了好几年时间,搜索、寻找、分析、整合,对能够搜寻到的资料进行梳理提炼,开掘了孟郊不为人知的种种方面,形成记录诗人孟郊一生完整的长篇构思。

杨振华
他笔下的孟郊,不仅仅是那位被中国读者熟知的、重情重义、才华横溢的“诗人”孟郊,而且是一位正直刚毅的“士人”,展现出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骨。《我心随月光》书名,出自孟郊与韩愈的《遣兴联句》。何谓“我心”?——是我心之所思我心之所念、不违心不妄言的独立人格。何谓“随”?——随风起舞、随性、随意、随缘,尊重宇宙“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何谓“月光”?——皎洁、纯净、明亮。关于孟郊的精神品格,还有比这一句短诗更贴切的书名吗?
我们熟悉《游子吟》这首千古绝唱,它让孟郊成为古今著名的游子诗人之一。但孟郊的闪光不仅仅在于“游子吟”,他是中唐时代独造的先锋诗人。安史之乱后,随之而来的是盛唐神话在诗人们的感伤里破灭。中唐诗人仰望着盛唐诗歌的璀璨光辉,并不是亦步亦趋地一味模仿它,而是在汲取其养分的同时,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抒写社会、自然与人生。孟郊将江南诗风带入北方诗坛,并糅合南北诗风,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面貌。他与韩愈等人志同道合,赋诗酬唱,催生了韩孟诗派。

孟郊也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的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悲苦,也触及了时代的伤痛。孟郊的苦吟,某种程度上是中唐时代的文学代言,有点西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倾向。孟郊书写的是真实的生活,抒发的是真实的感情,但一变前人温柔敦厚的作风,诗多苦吟,句多凄苦。孟郊抒写了个人大大小小的悲欢、一生的坎坷,从他个人的不幸中更深刻地折射出时代的艰难、现实的残酷、世路的险峻,揭示了当时专制社会中无数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和苦闷心情,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与思想价值。这些我都是通过阅读《孟郊传》才理解的。
传记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传记”,还有“文学”。文学水准是一部优秀传记的评判标准。我是这部传记的推荐人之一。之前,我已浏览过他的完成稿;出版后,我再次认真细读。解除了我原先认为孟郊所处的唐朝年代久远,今人记述历史人物难免流于空泛的担忧。该书不仅史料丰富翔实扎实,对孟郊的家庭背景尤其是他与“慈母”的感情、孟郊的性格形成、成长道路上的磨难、为人处世、游学为官的坎坷经历、人生的理想情怀、文学追求、重大事件的立场与态度……都有生动真实的描述。杨振华的语言文字紧实绵密,简洁明快,好读耐读,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优秀传记文学的品质。

《孟郊传》的问世,将孟郊“游子文化”的现实层面提升到心灵“遨游太空”的精神层面——月圆之时,整个天空都是湛蓝色的,任人神游!
书中还摘引了孟郊各个人生阶段写下的多首优秀诗词,并作了个性化的文学解读,可以增进读者对孟郊诗中那些佳句绝句的认识。但愿随着《孟郊传》的出版,孟郊的诗词也会因此被世人更多关注并传诵。
原标题:《新民艺评|张抗抗:《孟郊传》,何谓我心?所随为何?》
栏目编辑:李纬 文字编辑:江妍
来源:作者:张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