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拍在上海,好剧为旅行导流

2025-04-08 09:53:00

■记者 王彦

“影视+文旅”消费热如今蔚然成风,一部好剧俨然被许多地方当成文旅产业的“先导片”。不过,要由心动触发行动,源头终归是一部好作品。

昨天,2025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开班。为期5天的研修课程堪称“大师班”,由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郑晓龙、副会长兼秘书长阎建钢领衔,王小平、毛卫宁、林楠、鲍德熹、霍廷霄、陈敏正等11位导师无不是业界翘楚,将先后带来关于导演、编剧、剪辑、美术、摄影、造型、视效等专业课程与行业趋势分享。特别的是,本次研修班不仅集智,还聚力——作为活动联合主办方之一,青浦区乘势推介了独有的影视拍摄资源与优惠政策,在与业界大咖、青年创作者的交流中深化对影视行业“一业旺百业兴”杠杆功能的思考。

好剧热剧带动文旅消费

此次研修班总学时36小时,“导演实务、技术前沿、创作经验、案例复盘”四大模块干货满满。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王家卫导演、鲍德熹掌镜的《繁花》都是国产剧的现象级作品,他们将在课程中讲述爆款诞生的秘密。鲍德熹透露,他所讲述的《繁花》幕后创作拍摄过程,“很多内容在国内是首次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现象级电视剧引发的长尾效应不只体现在创作层面,一部好剧、热剧带动文旅消费,是这些年的大势所趋。仅以此次研修班导师们的作品为例,王小平编剧、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播出了十多年,不仅被今天的年轻人当成“电子榨菜”盘了又盘,它还带火拍摄取景地,在近两年生成了中老年人“模仿秀”的影视文旅产品。阎建钢执导的《人生之路》2023年热播,它从路遥小说中来,亦反哺作家的家乡,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人生影视基地”如今已是人们追溯上世纪80年代陕北风貌的热门旅游目的地。鲍德熹掌镜的《繁花》在2024年初火成了现象级,关于剧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成了一时消费的强劲引擎。最新的案例来自郑晓龙监制的《驻站》,今年春节期间,该剧取景地攀枝花市内A级景区接待的游客同比增长约20%。

让好故事为旅行导流,关键在于“好故事”。郑晓龙寄语年轻同行:“导演必备的基本能力,就是会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包括黑暗的、光明的。”阎建钢表示,导演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将文字转变成有魅力的可视内容,“导演的文学功底至关重要,没有几千个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积累与滋养,只做表演型导演,肯定是不行的”。

以文旅IP挖潜更多好故事

上海为海内外取景地搭建资源交汇的广阔平台,更向内深挖,通过业界、学界的智慧碰撞,探索一部影视作品的小切口如何撬动更可观的消费市场。多年来上海牵头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每年刷新并细化上海影视取景地的名录和推介短视频,已形成了业内闻名的“上海经验”,其目的就是为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让一部电影、一部剧带火一栋楼、一条街、一片景区、一座城市……

事实上,“拍在上海”从来不是新鲜事。这些年来,《光荣与梦想》《繁花》《城中之城》《三十而已》《安家》《理想之城》等优秀沪产电视剧一次次把镜头对准上海。因为重大革命题材里,红色足迹遍布全市的上海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还是“隐藏的主角”。现实题材故事里,上海更是镜头下的宠儿,是为美好生活、创新梦想代言的地方。可以说,拥有开放、创新、包容城市品格的上海,持续打开影视取景的无限可能。而影视作品里的上海,又反向输出了“读城”的千言万语。

正因此,本次研修班的举办地青浦同步推出“影视+文旅”体验线路,涵盖朱家角古镇、《繁花》取景地等标志性场景,还借势推介文旅资源——区域内不仅拥有三个国家级文化遗址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青龙镇遗址,还矗立着堪称上海“最江南”的古镇集群:朱家角古镇多年筑巢引凤,持续引入和培育了“昆曲牡丹亭”“水乐堂”“汉服奇妙夜”“超沉浸艺术季”等文化大IP;练塘古镇是上海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也是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泽古镇有着“江南第一桥乡”美誉,传承桥庙文化,近年还创新举办“江南文化生活节”“水乡音乐节”等,新江南文化形象不断凸显。

在著名编剧王丽萍看来,六千年历史积淀的江南文化,赋予了影视产业独特的人文表达,有理由期待,更多年轻创作者以文旅IP挖掘好故事。“说起与朱家角的缘分,还得追溯到2000年。我写过一部电视电影《兄弟》,导演是曾执导了《上海的早晨》和《济公》的张戈老师,主演陈龙。”王丽萍说,“成片后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朱家角,小桥流水人家。20多年过去了,生活周遭在变,但影视剧里留下了江南水乡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中的样子,还是那么让人心动。”她期待,未来会有一部融合了青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新剧,萌芽就在这一次的研修班。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