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邱可欣 刘文君

当春风轻拂巴山蜀水,四川各地踏入了一年里最为关键的春耕时段。生态模式多点开花、创新技术纷纷落地,田野中,处处彰显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让亩亩田孕育出更多的希望。
在自贡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忙着进行各项农事操作,虽然今年的鲜食玉米和大豆播种工作才刚刚基本完成,但大家已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精心筹备。据了解,荣县乐德镇持续推广粮经复合发展模式,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创新而来的一季双收模式,对于稳定玉米产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意义重大。

自贡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
荣县农技站副站长熊文波介绍,这种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的优势,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实现优势互补,让农户实现一地“双收”。它不仅提升了农田产量和经济效益,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乐德镇已发展1000余亩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粮食稳产高产、节本增效提供助力,稳步推动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在达州市达川区省三星级现代粮油园区,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微风轻拂,遍地金黄的油菜花海泛起层层涟漪。高标准农田已然建成,呈现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规整景象。

达州市春耕现场
在种植技术方面,当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稻麦、稻油轮作,油菜田套作马铃薯等粮经复合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小春种植面积,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现承包土地800余亩,主要采用稻—油、稻—麦种植模式。今年春耕,农场开展中稻—再生稻百亩吨粮田高产攻关,目标是实现最高亩产(中稻+再生稻)达1100公斤。”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道。
除了粮食轮作,春耕还有哪些新模式?德阳什邡稻渔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在生态农业领域成果显著。据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什邡市率先在安全利用类耕地上示范推广新型稻渔种养模式,此模式为全国首创、全省唯一。

德阳什邡稻渔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
何为新型稻渔种养模式?记者走进园区,就被镶嵌在田间的池塘吸引住了目光。据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管理人员介绍:“与传统稻渔种养技术不同,什邡市新型稻渔种养循环技术是在田间建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圆形池子,养鱼的水在50亩的稻田中循环利用。这样的模式既减少了污染,增加了土壤肥力,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将目光转移至广元,在广元剑阁县剑门关土鸡现代农业园区,绿树成荫,土鸡漫山遍野。剑门关土鸡散养在元宝枫树下,它们吃草啄虫,饮用山泉水,还住着可移动的“别墅”。剑阁县畜禽产业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构建了以林养鸡、以鸡抚林、鸡林共生、互为依存的林下原生态绿色循环体系,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广元剑阁县剑门关土鸡现代农业园区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剑阁县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模式,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各主体互利共生,构建起高效稳定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致富路”。
从自贡荣县的大豆玉米一季双收,到达州达川的稻油轮作;从德阳什邡稻渔种养循环,到广元剑阁的以林养鸡。生态春耕的创新模式在巴蜀沃土里不断涌现。当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在田垄间深度“交融”,大食物观在巴蜀大地得到了生动践行。从田间到山林,从水域到牧场,四川各地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潜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正在构建。
(图源:自贡市农业农村局、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剑阁县农业农村局)
系列报道:
走,去四川田间地头“追春天”!|春耕沃野·万象新
智慧农业新升级 巴蜀春田里的“科技经”|春耕沃野·万象新
去田间吧,感受一场来自巴蜀大地的春日邀约!|春耕沃野·万象新
岁岁犁赓续农耕文明 沃野天府中藏着“农谚集”|春耕沃野·万象新
编辑:卓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