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同志,我这腿脚实在上不了楼……”年过七旬的王大妈坐着轮椅,望着法庭审判楼前的台阶犯难。
“别着急,我来帮您!”值班法警周华伟见状,立刻启动“绿色通道”,5分钟后,智能电动爬楼轮椅载着老人平稳抵达审判楼二楼法庭。这是兴化法院开发区法庭的日常一幕,也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注脚。

近期,泰州市委第六巡察组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开发区法庭审判大楼石阶较高,对特殊群体造成诉讼障碍,随即向兴化法院指出“诉讼服务设施不完善、特殊群体关怀不足、‘如我在诉’理念贯彻不彻底”等问题。开发区法庭因空间限制,无法在审判楼加装电梯,高高的石阶让不少特殊当事人“望而却步”。收到整改建议后,兴化法院立刻开展暖心改造。在开发区法庭西大门,门口的24小时便民服务驿站如同司法服务的“前哨站”,恒温饮水机旁摆放着纸巾和紧急医药箱,热线电话直通诉讼服务专员。最引人注目的是停驻在驿站中央的智能爬楼轮椅,其履带式驱动系统可轻松攀爬30度斜坡,陀螺仪平衡装置让使用者如履平地。“你们这个轮椅太方便了,上下楼稳稳当当的。”顺利进入审判庭的王大妈为协助的法警点赞。
司法温度不仅体现在硬件的升级,更融入每一个服务的细节。法警大队创新“双岗轮值+机动备勤”机制,每日安排两名法警值守,遇有拄拐、坐轮椅等特殊当事人时,5分钟内启动帮扶程序,从身份核验到全程陪护形成闭环服务。
“他们不仅送我上楼,还帮我整理材料,像自家孩子一样贴心。”王大妈感慨道。消除阶梯的障碍,关怀特殊的群体,让每个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暖,兴化法院用实际行动证明,司法为民、如我在诉就藏在那些为你多走一步、多想一分的细节里。
通讯员 范成功
江苏经济报记者 潘一嘉